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辛香料會傷身體嗎?營養師盤點6種保健級香料

香料在各種料理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沒有香料食物也會變得沒那麼美味,那要如何吃得美味又吃得健康呢?營養師朱瑞君在臉書粉專「輕鬆瘦營養師 朱瑞君」發文分享6種保健級香料。

1、辣椒:辣椒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並幫助保持血管健康。

2、大蒜:大蒜有個強大的化合物叫做「大蒜素」。能降低患心臟病的機率,常吃大蒜可治療高膽固醇和高血壓,但要切碎或壓碎,才能將大蒜素發揮出來。

3、生薑:生薑可幫助胃部不適,也能緩解噁心。

4、迷迭香:迷迭香富含抗氧化劑,可防止細胞受損。

5、薑黃薑黃裡的薑黃素可減輕炎症,以及緩解疼痛。.

6、茴香(孜然):茴香富含鐵,有助於減肥。

朱瑞君也提醒,上述6種香料對健康有益,添加一些在每日的飲食中能讓身體變得更好,但也要注意足量就好,不要過度使用。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19歲少女不滿自己身材 狂抽脂35公斤 術後8天慘死

醫美手術可以協助人們追求更接近自身理想的外在樣貌,但安全與健康仍應被視為最重要原則;埃及一名19歲少女不滿意自己的豐腴身材,說服母親帶她求助於抽脂手術,1次手術狂抽約35公斤,術後8天慘死。

綜合英媒報導,這名19歲少女名叫門娜(Menna El Sayied),對自己的身材感到不滿,因此求助整形外科醫師。第一位醫師評估後,告訴門娜,她並不適合抽脂,靠節食就能達成目標,但門娜並未聽從醫師建議,進一步透過網路找到一名聲稱是歐洲和美國整形外科醫師協會成員的醫師格爾格斯(Mina Gerges)。

門娜在母親阿麥勒(Amal Ahmed)的陪同下,實際前往格爾格斯的診所掛號。阿麥勒回憶,格爾格斯聲稱抽脂是一項很簡單的手術,簡單到門娜甚至可以在術中打電話給他,門娜因此選擇在這間診所動手術。

在埃及,抽脂手術允許去除的脂肪量並沒有法律明文限制,而英國整形外科協會的標準則是約3.1公斤,格爾格斯在術後卻向門娜的家人聲稱,他一次抽出了34至36公斤的脂肪。

術後,門娜的健康出現異狀,手術後第8天,她甚至痛苦得無法走路,幾乎不能說話,只能坐在輪椅上由母親和阿姨陪同回診,但格爾格斯卻拒絕幫她檢查,聲稱這只是縫合的副作用;當日晚間,門娜在家昏迷,被家人送往醫院搶救,最終回天乏術,死因是抽脂術後血栓,目前其家人尚未提出刑事訴訟,門娜則在死亡後24小時內下葬。

對此,格爾格斯對外稱,他只抽了6到7公斤的脂肪,他在處理門娜的手術上並沒有犯錯。事實真相尚有待調查,但可以確認的是,調查人員證實格爾格斯除了埃及的醫學會以外,並沒有參加任何外科協會。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搭車滑手機易近視 醫:車廂晃動增加眼睛負擔

在通勤上下班或搭車時,民眾常會利用空閒的時間滑手機或看書,眼科醫師提醒,晃動的車廂容易光線不足,導致眼睛需要持續對焦,會增加疲累度或提升近視風險,可改成閉目養神或聽有聲書、Podcast。

和欣視光眼科診所醫師林于皓在臉書粉專「眼睛好朋友 – 和欣視光眼科診所」發文分享,相較於觀看的載體,光線、距離、時間還有姿勢對眼睛的傷害更大。以光線來說,一般在閱讀時建議光源要700-1000照度(Lux),繪圖時應該要更明亮,達到1000-1200照度,同時坐姿也要坐正、距離保持35公分左右,脖子不能像滑手機一樣呈現烏龜脖,免得增加眼睛與身體的負擔。

此外,不論大人或小孩有用眼的時段,都要適當、固定時間休息,建議每20分鐘就看向遠方20秒來放鬆,平時也可以熱敷來促進血液循環。

林于皓提到,許多上班族、考生會利用零碎時間或通勤時,閱讀書籍、看手機,但在移動的車廂容易光線不足、不穩定(如:過隧道時),加上行進間的晃動導致需要持續對焦,增加疲累度或提升近視風險,建議改為閉目養神或是聽有聲書、Podcast來替代。

另外,上廁所的時候也建議不要看手機、看書,專心做原本該做的事,對身體也比較好。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美研究:催產素釋放越多 生活滿意度越高

有「愛情荷爾蒙」之稱的催產素,不只是懷孕分娩時的重要激素,也負責調節腦細胞之間的訊號傳遞,並參與調節社會行為,外媒《今日醫學新聞》(Medical News Today)報導指出,研究證實,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在應對引起情緒反應的情況時,催產素水平的增加幅度更大,而催產素也會提高同理心及生活滿意度。

美國一項研究將103名受試者區分為18至35歲的年輕人、36至65歲中年人及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受試者須觀看一段短片,影片中一位父親向兩歲兒子表達對於即將死於腦癌的感受。研究人員在受試者觀看影片前後採集血液樣本。另外,觀看完影片後,受試者可因參與另一項無關的研究而獲得獎金,並可選擇將部分獎金捐贈給醫療慈善機構。

研究人員發現,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在觀看影片後催產素水平的增加幅度更大。血液中催產素水平升高幅度較大的人會捐贈更多的獎金,老年人也將大部分獎金捐給慈善機構。

美國克萊蒙研究大學(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教授Paul Zak說明,老年人會釋放較多催產素來應對會引起同理心的社交場合。催產素釋放越多,也會提高幫助的程度及生活滿意度,上述研究可解釋為何老年人樂於向慈善機構捐款並從事志工服務,研究也指出,老年人投入參加宗教活動時,生活滿意度也會有所提升。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一劑終身免疫、2千多元黃熱病疫苗快過期 6500劑5月接種可免費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病(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民眾出國旅遊人數大減,旅遊門診熱門疫苗「黃熱病疫苗」幾乎沒人接種;疾病管制署今天宣布,5月1日到31日期間,民眾接種黃熱病疫苗免收藥品費,一劑終身免疫、現省2152元。

疾管署今天發布新聞稿,因應國際疫情,出國旅客減少,黃熱病疫苗使用量低,為使國內儲備疫苗能充份發揮效益,並減少日後國人境外罹病的防疫風險與醫療資源負擔,疾管署釋出效期至今年5月31日黃熱病疫苗,並宣布自5月1日起至5月31日期間,民眾得至國內32家旅遊醫學合約醫院接種黃熱病疫苗,免收疫苗藥品費。

若有接種該項疫苗需求者,請攜帶健保卡、護照或影本前往旅遊醫學門診掛號,由醫師評估後接種,並開立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黃皮書。

疾管署發言人莊人祥說,約6500劑黃熱病疫苗將在5月31日屆期,將屆期的疫苗若提早接種完畢,將啟用新批號疫苗並恢復收費,一劑新台幣2152元。

黃熱病是透過病媒蚊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約為3至6天,典型症狀包括猝發性冷顫、頭痛、全身肌肉痛、噁心、嘔吐;部分患者在數小時至1天後進入中毒期,會有發燒、黃疸、蛋白尿及出血徵候,甚至出現肝臟或腎臟衰竭而導致無尿等情形。

進入中毒期的病人7至10天內死亡率約20%到50%,黃熱病目前並無特效藥物可治療,接種疫苗及落實防蚊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風險。黃熱病疫苗保護力自接種日10日後生效,且終身有效,不需例行追加接種。

規劃前往非洲及拉丁美洲等黃熱病高風險地區的旅客,疾管署建議赴旅醫門診經醫師評估後接種黃熱病疫苗,並於黃皮書登載,以備入境國政府查驗,有關旅遊醫學合約醫院請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查詢。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按摩穴位防疫自己來 中醫圖解揉肺經、敲膽經

近日新型冠狀病毒病(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嚴峻,很多人感到身心俱疲、非常焦慮,擔心自己或家人會染疫、煩惱還打不到疫苗,加上小孩停課照顧問題,還有工作、經濟的不穩定等,東港馬光中醫診所醫師蘇奕楨分享如何從心理和身體兩種層面來保護自己。

身體防護

蘇奕蓁指出,勤洗手,出門必戴口罩,隨身帶著酒精或次氯酸水(100ppm)來消毒接觸過的物品,回到家進門前,要將口罩丟入通風的垃圾桶中,洗完手再進門,進門後用漱口水漱口和咽喉,也可以去找中醫師,調配一些對呼吸道有清熱解毒作用、提升心肺能力的中藥,做防疫茶飲用來防護;每天按摩合谷穴、曲池穴、內關穴、足三里穴,按摩頭部的百會穴、風池穴各3次,一次按3分鐘,並搓揉肺經、敲膽經。

肺經正確位置: 從乳頭外開2寸往上取第三四肋間起向上至胸大肌之上緣與鎖骨之凹陷處,沿著手臂內側,到拇指內側端止為人體肺經,共有:中府穴、雲門穴、天府穴、俠白穴、尺澤穴、孔最穴、列缺穴、經渠穴、太淵穴、魚際穴、少商穴等11個穴位。

 揉肺經步驟如下: 掌心向上,前臂放鬆平舉,另一手以大拇指輕揉肺經各穴位,揉至皮膚略有微紅即可,早晚揉兩手肺經1次,可以提升上呼吸血循環,來防止病毒的感染。

膽經正確位置: 從股關節外側凹陷處(環跳穴)開始沿著大腿外側(風市穴、中凟穴)下至膝關節外兩筋之間(膝陽關穴)。

敲膽經步驟如下: 雙手握拳同時從屁股凹處沿大腿外側至膝外側的4個穴位點依序敲打:「環跳穴」 →「風市穴」 →「中瀆穴」 → 「膝陽關穴」 每敲打4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50次,也就是左右各200下。防疫期間在家時間多常久坐,無法充分運動,敲膽經可疏肝利膽並改善腰以下氣血循環。

心理防護

蘇奕楨表示,教授洪蘭提供心理學上的2個方法:一是防禦性的悲觀, 二是控制負面思想。 防禦性的悲觀是想像最壞的狀況,寫下可能的解決辦法,人一旦知道了怎麼應付,焦慮就減輕了許多 ;控制負面思想的方法是,只要一感到焦慮快要出現,要去提取快樂的感覺和回憶,重溫快樂的感覺。

蘇奕楨建議,平常可以儲存一些自己喜歡的事物,有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幫上忙,飲食方面多補充維生素D,多吃蛋黃、鮭魚、牛奶、鮪魚、蕈菇類,還有益生菌、優酪乳、味噌,這些食物可以幫助克服焦慮,穩定情緒。除了這些,也要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多說些正面積極的話,少說一些批評、謾罵、消極的話語,彼此多一些忍耐、包容、體諒,相信我們一定可以撐過這一波疫情的風暴。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30歲男健檢意外發現鼻咽癌 醫:早期症狀不易發現

一對30歲左右的年輕夫婦健檢時接受鼻咽喉內視鏡檢查,太太被診斷出有過敏性鼻炎,先生也常有鼻塞情形,好奇自己是否有同樣的狀況,頸部觸診發現左側頸部約莫有2x3cm大小、超過1cm的無痛腫塊,轉診後確診為鼻咽癌第3期,後續接受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

林口微笑親子耳鼻喉科診所醫師張弘在個人網站發文分享,上述案例經內視鏡檢查,發現後鼻孔幾乎被腫瘤完全阻塞,先生並無鼻咽癌家族病史,無抽菸,無流鼻血或痰中帶血的症狀,腫瘤是從鼻咽部長出來的。

張弘說明,鼻咽癌好發於亞洲人,和基因遺傳、鼻咽病毒感染、飲食(富含亞硝酸鹽的食物,如香腸臘肉)及抽菸有關,根據台灣癌登資料庫,每年約有1500多位新診斷的鼻咽癌病患,鼻咽腔有一定的空間讓腫瘤生長,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往往已第3期或第4期。常見症狀如下:

●頸部腫塊:最常見。

●鼻部症狀:和腫瘤大小有關,可能會有流鼻血、鼻塞、鼻涕倒流、鼻音增加等症狀,約80%病患有鼻部症狀。

●耳部症狀:約50%患者有耳部症狀,包含耳鳴、耳悶或傳導性聽力喪失等。

●腦神經學症狀:約8-12%患者因鼻咽癌侵犯腦神經而出現相關症狀,最常見為第6對腦神經受侵犯,可能導致複視。

張弘提醒,鼻咽癌好發於中年,亦有研究指出年輕男性若罹患鼻咽癌,治療的效果及存活率有下降趨勢,須格外留意。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憂心嬰幼兒染疫? 護理師教5招居家健康監測

隨著國內疫情升溫,不少家長擔心嬰幼兒染疫怎麼辦?高雄市護理師公會理事長周汎澔,提供5招嬰幼兒日常居家健康監測,以及輕微發燒居家照護等,面對疫情來襲時,呼籲家長不要驚慌。

周汎澔表示,嬰幼兒和一般兒童一樣有評估三角ABC,A是外觀,觀察活動力;B是呼吸,注意是否太快或太慢,如果1歲以下嬰幼兒每1分鐘呼吸大於50次就要就醫;C是循環,若膚色異常,出現蒼白、發紫或大理石斑也要就醫。

周汎澔指出,嬰幼兒日常居家健康監測,第1是量體溫並注意呼吸、心跳和膚色;第2是觀察活動力;第3、4是注意奶量、大小便,若12小時不吃不喝、也沒有尿尿就要求醫,第5是哭鬧程度,若哭得很嚴重、很異常,應再回復觀察是否有前述的變化。

若有輕微發燒,周汎澔提醒家長千萬不要驚慌,你越慌,孩子會感受到也會哭得越兇;再者,減少穿衣蓋被以幫助散熱,第3是室內空間應保持通風,室溫約維持26-28度;第4是適當補充水分,每次10-15cc即可,不要強迫孩子喝;最後是正確使用退燒藥物,如果耳溫38度左右,可能就有發燒的情形,大概隔1小時測1次,建議約38.5度時,就可以給醫師開的藥,若還沒有退燒則考慮用塞劑;若嬰幼兒確診,未滿3個月且有發燒,或是年齡在3至12個月且高燒超過39度,都應住院治療。

周汎澔建議家長,居家防疫5招「苗,好好觀心」,包括大人接種疫苗、防疫好榜樣、防疫好習慣、察言觀色、正向心態,特別提醒家有小寶寶的人,回家的時候趕快換衣服,洗完手才可以去抱孩子。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1歲多男童顱骨骨折! 醫籲觀察這4種傷勢 拯救受虐兒

台中市昨(26日)傳出虐童事件,夏姓保母疑似虐待1歲10個月的男童,男童因顱骨骨折、創傷性硬腦膜下出血及多處損傷,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急救。兒科醫師指出,為避免類似的事情再發生,可多留意身邊的孩子是否出現4種可能是虐待造成的傷痕,別讓虐待事件等憾事發生後才被發現。

男童父母將男童交給夏姓保母照顧,25日男童卻緊急送醫,保母稱是「噎奶」,醫院診斷卻是顱骨骨折、顱內出血,身上還有多處瘀傷,目前還在醫院加護病房昏迷中,尚未脫離險境。

可能是兒虐的4種傷勢

●不合年紀的傷勢

禾馨小兒專科診所主治醫師陳映庄在臉書粉專「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發文指出,不合年紀的傷勢包含:還不會自行一定的孩子身上出現瘀傷、1歲以下孩子有骨折或頭部外傷、身上新舊傷雜陳。

●不尋常部位的瘀傷

陳映庄表示,一般瘀傷常出現在脂肪薄、骨頭突出的部位,如:膝蓋、額頭、手肘等。若出現在脂肪覆蓋處,如:大腿、屁股、肚子、背後須小心。

●特殊形狀的傷痕

陳映庄指出,包含繩紋、條紋、菸疤、掌印、咬痕、烙印燒傷等傷痕,都是孩子不易自行製造的,請多留意。

●分界明顯的燙傷

陳映庄表示,意外熱水燙傷會立刻掙扎或收回,加上水的流動,因此燙傷的界線不明顯,但若界線明顯則代表可能是外力強押燙傷。

☆自由電子報關心您:若懷疑孩童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或是性侵害、性騷擾,請撥打113專線,透過專業社工員接線服務,將可盡快救援在生命危機中的兒童。☆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隨身體狀況調整運動強度 國健署教「說話測試」超簡單

不同的運動強度會帶來不同的費力程度及運動效果,國健署表示,從事身體活動時,可以透過「說話測試」來簡單評估自己運動的強度,例如「當運動時可說話,但已無法歌唱」為中等費力,若以無法順暢說話並呼吸困難,屬於高度費力程度。

國健署在臉書粉專「國民健康署」發文分享,運動強度評估的標準包括運動時的呼吸情況、是否能說話及歌唱。剛開始運動時心跳與呼吸較慢,但仍然可以說話,屬於「輕度」的身體活動;隨著時間拉長或移動速度加快,會逐漸感到呼吸越來越急促,可說話或交談但已無法歌唱,大約是「中等費力」的程度。

若運動持續進行或加快,會開始感受到呼吸頻率大幅的提升,無法順暢的說話並呼吸困難,同時讓人有「無法再更快了!」的感覺,當下運動強度屬於「高度費力」身體活動的程度。

國健署說明,上述方法的優點在於方便,無須透過機器監測或計算,主要由個人感受到的身體狀況為主要依據,日常運動的強度須依照當天自己的健康狀況來進行調整,才能確保運動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