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楊泮池:加速生醫創新實驗場域 發展品牌輸出海外

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副會長楊泮池今天在生技產業論壇演講表示,為因應生醫產業新科技、新商業模式快速發展,應加速創新實驗場域與推行監理沙盒,結合彈性法規,導入場域應用與驗證開發,才有機會發展品牌以及對海外整廠輸出。

他建議透過政策鼓勵例如健保與醫院評鑑機制,鼓勵醫學中心設置特色場域;場域內可實施必要的商業模式,例如健保給付等,以加速真實世界數據與實證累積,並整合成典範模式對外輸出。

不過,楊泮池也提到,新科技發展可能面臨法規上的新挑戰,例如開放健保與醫療資料庫可能引發個資保護疑慮,研發創新醫材也需要符合醫材管理辦法和查驗登記法規。

2021年生技產業論壇以「生醫產業疫後新戰略」為主題,邀請產官學研及金融各個領域專家,討論台灣生醫產業的現況、難題及未來藍圖,楊泮池以「元宇宙世代台灣生醫產業的新機會」為題發表演講。

楊泮池表示,2021年疫後出現新趨勢與新科技,在疫苗、新藥、防疫科技的競賽下,創新力與產業大洗牌,加速驅動數位醫療轉型,包括人工智慧(AI)、智慧、遠距、行動、無接觸醫療等。元宇宙與醫療科技應用包括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混合實境(MR)、延展實境(XR)。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也帶動全球競賽,楊泮池表示,全球相關疫苗研發達326項,進入臨床試驗有132項,其中南韓步調走得非常快,甚至走在日本之前,是「可敬的對手」。

楊泮池觀察,因為COVID-19疫苗上市關係,生醫產業出現大洗牌,現在看到的大廠都積極投入疫苗與藥物研發。除了疫苗口罩以外,最重要的還是有效藥物可以幫忙解決重症死亡問題,讓疫情不再造成死亡威脅,人們可以跟疫情和平共處。台灣有很多廠商投入COVID-19新藥研發,但比起美國、英國、中國等先進國家,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他也提到另一個重點是如何進行大規模篩檢,傳統方法PCR核酸檢測需要時間較長,台灣在這方面有利基,自動化非常進步,應該有辦法讓PCR檢測時間從90分鐘縮短到60或30分鐘,並且在短時間內篩檢上百或上千個樣本。

楊泮池認為,防疫需要穿戴式及非穿戴式裝置,做遠距患者監測和虛擬評估,透過AI可以判斷哪些患者需要密切照顧。例如台灣很多胸腔毛玻璃病灶,需要發展自己的AI技術,用於疾病判斷與未來偵測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