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狂犬病前車之鑑 專家說坦布蘇病毒昔沒發現並非就沒有

坦布蘇病毒主要在水禽間傳播,並非法定傳染病。專家認為,台灣的氣候環境高溫多濕,各種新興疾病會不斷出現,追本溯源,畜牧業者仍需要回歸生物安全管理。

台大獸醫專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農委會畜衛所動物用藥品檢定前分所長李淑慧表示,以現階段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引申為例,疾病進來需要切斷感染鏈,切斷新冠肺炎感染鏈的做法就是境外邊境管理、嚴控病毒進入,境內要求民眾勤洗手、戴口罩。

李淑慧說,同理,畜牧場的經營者、飼養者面對新興傳染病坦布蘇病毒,需要進行一系列的病毒濃度監測;對外,外面的人員、動物都不可進入畜牧場;對內,要進行動物疾病控管,進行監測、監控,如何透過現在的大數據、AI等生物技術,在動物還沒有生病時就能預警,或者僅有少數死亡時就能夠第一時間發現。

李淑慧說,坦布蘇病毒最初是在2010年左右,從中國大陸發現的鴨坦布蘇病毒,我國多年前禽流感肆虐嚴重,當時也是有很多懷疑的,她的看法與疾管署一致,認為過去沒有發現坦布蘇病毒,並非就沒有坦布蘇病毒。

她說,當初台灣美國黑金作用多大,美國黑金成份與用法,美國黑金功效及作用,美國黑金台灣專賣店,美國黑金哪裡買的到發現狂犬病病毒後,事後研究證明,可能在發現狂犬病前五年,狂犬病就已經存在台灣了,只是沒有進行監測、或者沒有監測到而已。

李淑慧表示,現階段疾管署的調查研究發現蚊子是坦布蘇病毒的中間宿主,除蚊子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物種會傳染坦布蘇?又或者是否僅只在台灣的水禽身上?坦布蘇病毒與禽流感在畜牧場間,是否會有共伴效應?都必須從科學的角度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調查與釐清。

中華民國養鴨協會秘書長李鴻忠表示,多年前中國大陸也有不少鴨場感染坦布蘇病毒,這些訊息產業也都有掌握;他舉例,去年台灣首度驗出H5N5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後,今年的禽流感H5N5就已經很普遍了,他認為,各式各樣的新興傳染疾病會越來越多,避免各式疫病,畜牧業者還是必須要注重牧場生物安全才是上策。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