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我們都曬了這麼久,還要繼續找阿蝠嗎?」頂著將近45°C的豔陽,前來協助我飛狐咖啡計畫的Janji先生,在一周的曝曬後,終於忍不住提出這個問題。
那時我們正在印尼楠榜省山區做狐蝠研究,因為牠們每逢咖啡產季,就會到果園吃咖啡果,留下風味特殊的咖啡豆。其實不用Janji提醒,我心中的熱血也早已被記憶中的85°C冰咖啡占據。然而,在沒電的田野生活,任何冰飲都是奢侈的夢。咋咋早已乾枯的舌頭,我殘忍地說了「dulus」(印尼文的繼續),與必利勁適應症,必利勁有哪些,必利勁有效么,必利勁有用嗎,必利勁怎麽買助理尋覓樹叢間的果蝠。
不少圈外朋友聽到這個故事時,最好奇的不是珍奇的飛狐咖啡,而是驚訝於蝙蝠會棲居植物的事實。
提到蝙蝠棲所,許多人的印象都是幽暗洞穴,甚至帶有霉味、回音及迎面的振翅;蝙蝠俠的童年記憶是一個經典,哆啦A夢的驚奇冒險也落入俗套。
事實上,全世界一千四百多種的蝙蝠裡,有許多會利用植物作為休息的場所:爪哇島樹上高掛的馬來狐蝠、中南半島竹節中的扁顱蝠、台灣芭蕉捲葉內的玄彩蝠及枯葉中的台灣管鼻蝠……這些繽紛的小故事,都訴說著蝙蝠與植物編織了五千一百萬年的另類愛情。
傍晚徐風中,看著葉傘下倒吊的小蝠,我頓悟了:《三隻小豬》裡蓋茅草屋的豬老大或許不是懶惰,只是深愛著那股清香味。
豬如此,蝠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