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海線農民月收9200元 議員促農地解編

台中市議員吳敏濟昨天在市政總質詢指出,台中市海線部分地區農地生產力低,農民每月收入平均只有9200元,市府應把握國土計畫檢討的機會,把生產力低的農地調整為產業用地,讓地盡其力!市長盧秀燕說,中央解編農地難,市府也很急,希望趕快爭取產業用地。

吳敏濟以「台中市糧倉-甲安埔的宿命與哀愁」為題質詢,他說,40幾年美國黑金那買,美國黑金ptt,美國黑金成分,美國黑金訂購,美國黑金功效前認定的特定農業區,至今很多名實不符,例如大甲、大安、清水、梧棲等沿海地區農地因環境「鹽水煙」的關係,二期稻作產量很低,卻一直被編定為「特農」,產值低又無法轉作他用,導致長期休耕,子孫都無繼承意願。

他表示,現在正值國土計畫法將取代區域畫分法之際,市府應該仔細檢討,將生產力低落的農地從農業發展區變更為城鄉發展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市長盧秀燕表示,國家對農地解編管制很嚴格,包括糧食管理法等限制農地他用,市府也認為應適當解編,滿足用地需求,因有一定的審查程序,市府會努力爭取;都發局長黃文彬說,會與農業與經發局研究調整,納入計畫;農業局長蔡精強說,生產力不高、環境因素問題的農地,他支持可規畫產業其他用地與發展;經發局長張峯源說,台中市約需要2000公頃的產業用地,會滾動檢討。

吳敏濟表示,中美全面對抗加速台商回流,造成工業用地價格飆漲,4年內漲了4成,台中市一坪已超過20萬元,土地成本高不利企業投資,特別是台中所有工業區都已經達到飽和,一地難求,市府須把握機會擬定短中長期因應計畫,一方面解燃眉之急,同時做好成長管理,儲備土地因應未來的需求。

經發局表示,為因應短中期用地需求,已規劃870公頃的土地,長期仍需要解決農業區未取得執照工廠等問題,估計仍需儲備1200公頃土地,市府將納進台中市國土計畫裡面,送內政部審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