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韓國瑜遭罷免後,民間團體瞄準多位民代,揚言提出「報復式罷免」,時代力量市議員黃捷、民進黨市議員王浩宇等人首當其衝。國民黨立委憂心,支持者情緒難平,門檻降低後罷免案遍地烽火,對台灣民主政治真的是好事?
為免訴諸藍綠對決,罷免黃捷、王浩宇等人的民間團體定調謝絕各黨派介入連署,國民黨團也採低調態度,不參與相關事宜。是否也擔心同黨籍選區民代也遭波及,引發關注。
不具名藍委說,地方議員很難被罷免,假設政黨要發動,「老必利勁適應症,必利勁有哪些,必利勁有效么,必利勁有用嗎,必利勁怎麽買實說要做早就做了」;台灣民眾傳統上經過投票,一般就會讓民代做滿4年,做不好下次選舉就淘汰;近幾年氛圍變了,罷免宛如成全民風潮。
該名藍委說,罷韓後支持者氣憤難平,民進黨又對其他藍營縣市長虎視眈眈,刻意發動罷免的舉動沒有停頓跡象,社會對立只會更加劇,也迫使原本能給予4年時間檢驗的傳統不復存在。從這次罷捷、罷王來看,「就算國民黨不動,也被逼著要動了。」
前立委陳學聖說,他敢斷言全台各地的罷免行動,最容易達標的就是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罷免王浩宇是不分黨派、不分顏色的共識,他屢次在網路帶風向、見縫插針,風向不對就刪文,選民早對他的行事風格有很大厭惡感。
陳學聖表示,第一階段連署較慢是因為前期工作仍在整合中,連假過後速度已加快很多,以王浩宇的中壢選區來看,連綠營自家人都不喜歡他,若以民間團體作為最大公約數的提案領銜人,藍營色彩就不能太濃厚,否則將形同訴諸藍綠對決。
藍委賴士葆認為,罷韓能通過是因為國家資源再配合,若接下來的罷免案理由不夠充分或具正當性,很難成功,「真要弄到遍地烽火,機率不大,除非被罷免人夠討厭」。
藍委魯明哲說,應檢討的是公職人員就職滿一年即可罷免的規定,以世代交替而言,第一年首長上任都是執行政府預算、第二年編列預算、執行計畫,要說能馬上上手那是騙人的,然而在罷免成為潮流後,這樣的制度是否還要維持?值得大家深思。